进入12月下旬以后,随着季节性消费旺季的来临,猪价仿佛再次进入了上涨通道。由于饲料玉米养殖成本的上涨,养猪端看涨后期猪价行情,对于手里的生猪出栏比较谨慎,导致市场猪肉供给出现了阶段性偏紧。 而资本市场的跟风炒作,更是加剧了当前猪价的上涨步伐。外三元平均价格重返16元一斤,局部地区猪价逼近18元大关,一场没有硝烟的“抢猪大战”就这么展开! 接下来猪价还会大涨吗? 业内专家表示,压栏惜售的出现,短期内猪价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但是3个好消息的来到,预示着今年猪周期上涨或将提前结束。 1、猪价大涨延迟了出栏进度。由于生猪价格的持续走高,不少养猪户产生了抗价惜售,导致本该出栏的生猪延迟了出栏进度。12月本是规模化养猪场集中出栏的时期,为了完成年度出栏计划,大多数养猪场会选择在这个月完成出栏任务。但是行情的大涨让出栏进度往后延迟了不少,这就给后市猪价上涨埋下了隐患。一旦集中抛售出现,那么猪价大跌就会出现。 2、猪价的提前上涨,或将透支了后市的猪价行情。市场蛋糕就那么大,大家都想借着元旦春节来分一杯羹。但是在生猪产能增长的背后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吃到嘴里呢?前期规模化养猪场凭借着猪源和屠企配合,炒作猪价可能会收割最后一批红利。但是一旦猪价不能坚挺,规模化养猪场抛售的出现,那么这轮猪价上涨周期或将提前结束。 3、猪肉价格的持续走高,引发了消费者的抵触心理。以前一斤二十元的猪肉都说贵,现在猪肉已经逼近30元大关,消费者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何况在整个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大多数普通家庭都在开源节流。如果猪肉价格不能回落,那么即便是春节这般重大节日,猪肉销量也很难增长起来。没有了消费支撑,猪肉价格上涨又从何谈起呢? 因此,当前猪价上涨,只不过上演着最后的疯狂罢了。随着后期集中出栏的体现,此轮猪周期上涨或将会提前结束。对于养猪户来说,不要被当前的梦幻上涨而迷惑,出栏变现才是王道。
LAMHOO 2020-12-21
猪业听风,农财问道。2021年,农财宝典继续推出“每周一问”固定栏目,就养殖行业最关注的热点话题与养殖技术提出问题并分享部分观点。欢迎各位朋友参与。 “非瘟假疫苗”对养猪业影响有多大? 对于尚未有疫苗的“非洲猪瘟”的防控,中国一直坚持“综合性生物安全防控”的技术路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意想不到的是,一些非法使用所谓“非洲猪瘟疫苗”的行为,可能带来了新的变异毒株。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在中国一些猪场鉴定出新形式的非洲猪瘟病毒,行业人士认为该病毒由违法疫苗造成”。 报道称,某业内专家表示,在某集团公司下属母猪场中有超过1000头母猪感染了两种新毒株的非洲猪瘟病毒,受感染的还有该公司的一些合同养户的育肥猪。该病毒缺失MGF360和CD2v两种基因。 对于上述报道内容,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确有其事,个别受到感染的猪只,均已被扑杀。公司对于非瘟防控的态度和信心没有任何变化,一直坚定地走综合性生物安全防控的技术路线,从未使用过任何形式的非瘟疫苗,目前非瘟防控形势也整体可控,被动感染的影响也很有限。” 该业内专家曾向媒体表示,不清楚病毒的来源,但是确实发现了一些基因缺失病毒造成的轻度感染。两种新毒株相比野毒缺失1或2个基因,尽管不具有之前流行的野毒一样的致死能力,但是可以导致慢性症状,减少产猪仔数。公司以及其他一些大型生产商,为了阻止出现传播,进行了扑杀,使新病毒具有实质高致死能力。尽管已知的感染数量比较少,但是如果新毒株广泛传播,将给整个行业再次带来巨大伤害。 而新发现的缺失MGF360和CD2v两种基因的病毒,与中国正在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有着惊人的相同。 2019年9月10日,中国农科院发布信息称:我国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在今年4月份实验室研究工作取得成功后,今年8月,疫苗研发工作又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一株双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已完成了实验室安全评估与有效实验,突破了规模化生产技术瓶颈,近期已向农业农村部提出了生物安全评价申请,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这株“双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所缺失的基因便是MGF360-505R缺失和CD2V与MGF360-505R联合缺失的基因毒株 。 2019年8月6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上公布了一则发明专利,发明名称为“基因缺失的减毒非洲猪瘟病毒及其作为疫苗的应用”。发明人:步志高、陈伟业、赵东明、何希君、刘任强、刘金雄。 公告称,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发的两种非洲猪瘟基因缺失病毒,毒株均能提供对非洲猪瘟中国流行强势毒株100%的免疫保护,可作为安全和有效的防控中国非洲猪瘟疫情的疫苗。 研究显示,敲除MGF360基因之后可以给猪提供免疫力,但是这种经过修饰的病毒并没有被开发成疫苗,因为它倾向于会毒力复强。 没有被批准的“非洲猪瘟疫苗”的非法使用,使得一些行业人士担心带来了意外感染,并出现了蔓延。 某业内专家曾对媒体表示,有人根据科研文献上发表的信息复制了正在研究中的疫苗,注射了非法疫苗的猪只可能感染了其他猪只。他表示:“这肯定是人造的,不会是自然毒株。” 事实上,虽然中国研发非洲猪瘟疫苗已经在路上,但是迄今尚未成功。1月19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2021年工作会议上,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表示,当前已顺利完成非洲猪瘟弱毒疫苗实验室创制、中间试制、生物安全环境释放试验及第一阶段临床试验,生物安全生产性试验和第二阶段临床试验顺利推进,进一步证明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突破了大规模生产工艺的关键瓶颈,向产业化应用迈出坚实一步。 但是民间非法制造和使用“非洲猪瘟疫苗”也的确存在。 这一发明的出现,让很多人感觉中国“猪儿有救了”。一时间,“非洲猪瘟中试苗”、“自家苗”,甚至“走私苗”在国内部分地区养殖场户投入使用,引发生猪产业广大从业人员高度关注。 2019年11月18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通知指出,截至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均未批准上市销售使用非洲猪瘟商品化疫苗。市面上所谓“非洲猪瘟中试苗、自家苗、进口苗”,按照《兽药管理条例》规定,都是非法疫苗,均应按假兽药处理。 对于目前出现的缺失基因的非洲猪瘟病毒,是否由非法的“非洲猪瘟疫苗”所致,目前官方并没有给出解释。专业人士称,这需要通过基因测序来判断,目前还没有出结果。
汇海商城 2021-02-04
“水产品价格将在春节前迎来一个回暖小高峰,特别是国产鲜活水产品将明显受益,但整体趋势以平稳为主,持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洁表示。“全国水产品市场由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紧急应对过渡到调整适应阶段,市场供给稳定增长,呈现量价齐升的特点。”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张静宜认为。 中国农业信息网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份,我国水产品加权平均批发价每公斤21.52元,环比下跌1.6%,同比上涨2.7%。监测的68家批发市场水产品日均交易量为6402.33吨,环比增长8.7%,同比增长31.3%。简单算术平均价为每公斤52.61元,环比上涨3.6%,同比下跌2.4%。重点监测的30个产品中,8个产品环比上涨,14个产品价格环比持平,8个产品价格环比下跌。基围虾涨幅最大,环比上涨25.7%。不过也有跌得比较多的,比如鲈鱼环比下跌了7.4%。 1月份,全国水产品价格环比小幅上涨,成交量继续增加。 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监测数据显示,1月份(前28天),全国水产品加权平均批发价为每公斤22.23元,环比上涨3.3%,同比上涨3.2%;水产品日均交易量6488.69吨,环比增长1.3%,同比增长47.8%。 那么,春节期间全国水产品供应和价格会怎样呢? 陈洁告诉记者,供给方面,随着淡水鱼出塘进入阶段性高点,水产品整体供给保障程度较高,但天气原因对养殖与物流构成一定压力,疫情多点散发和局部出现聚集性疫情也影响局地的产品供给。 消费方面,在发生多起进口冷冻食品(水产品)外包装被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事件后,线上消费受到一定冲击。2020年“双11”期间,冷冻水产品行业集体遇冷。近日,商务部发布《餐饮服务单位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技术指南》,对餐饮服务单位疫情防控做了具体规定。全国多地也对冷链食品售卖做出规定,如北京市要求进口冷链食品须专人专区售卖,大连市规定了进口冷链散货集中装卸于特定码头,河南市场监督管理局要求消费者购买进口冷链食品必须实名制。这些新规都加大了物流环节和市场监管的成本。目前消费者对进口水产品信心不足,加之流通中转层层受阻,市面上进口水产品数量减少,国内消费者更多将目光转向国产水产品,国产鲜活水产品将明显受益。因此,近期国内水产销售总体向好,水产品价格将在春节前迎来一个回暖小高峰,价格预计呈稳中有涨的态势,交易量预计进一步上升,整体趋势以平稳为主,持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汇海商城 2021-02-04
汇海哺乳母猪料自推出市场多年以来,受到广大养殖户的认可。随着目前非瘟疫情的减缓,现在很多客户开始逐渐恢复生猪养殖,其中母猪存栏也在逐渐扩大,在高利润伴随着高风险的风口,母猪作为整个猪场的生产“机器”,在管理上尤其需要重点关照,母猪料的选择更是重中之重。 社坡镇韦老板现在存栏母猪15头,2020年初抓母猪回来,从汇海情多多后备母猪料到仔多多怀孕母猪料,再到奶多多哺乳母猪料,全程使用汇海产品,1月份6头母猪产仔,产仔数一共63头,平均在10头一只,韦老板反应使用哺乳母猪料,母猪奶水非常足,乳头跟个葫芦似的。 为让客户更直观的了解汇海哺乳母猪料的效果,2021年1月1日我们选了一窝出生的仔猪进行实证,在1月26日断奶,一共10头仔猪,窝重206斤,均重20.6斤/头。 土杂猪26天断奶达到这样的效果,韦老板非常认可,表示使用我们的奶多多加上宝宝爱肽产后母猪不便秘,奶水足,用药减少了很多,汇海猪料产品,效果真的不错!
汇海商城 2021-02-04
《办法》明确,对举报本省行政区域内走私及相关重大违法活动线索并查证属实的自然人予以奖励,对第一举报人的奖励金额原则上每案不超过50万元。 举报方式:举报人可以采取实名或匿名,通过当面举报、信函、电话、网络通信或者其他方式进行举报。 奖励金额按照案件类型、大小、情节严重程度和查缴涉案物品的种类、数量,结合奖励等级等因素综合计算。对第一举报人的奖励金额 原则上每案不超过50万元。 属于第二档奖励等级的,按照案件生效法律文书认定的罚没款中 与举报内容事实一致部分的5%给予奖励。 案件中还有未变价处理或者无法变价处理的查缴涉案物品的,其中: 冷冻肉品、固体废物等按照100元/吨给予奖励; 船舶等按照吨位大小给予奖励,50吨以下的5000元/艘,50吨以上100吨以下的1万元/艘,100吨以上的2万元/艘; 车辆按车载重量给予奖励,10吨以下的5000元/辆,10吨以上的1万元/辆; 油罐按照5000元/个给予奖励; 其他查缴涉案物品参照同期市场价值的5%给予奖励。 属于第一档奖励等级的,按照第二档标准加1倍计算奖励金额。 根据《办法》,同一案件由两人以上分别以同一线索举报的,奖励第一举报人;其他举报人提供的举报内容对案件查处有帮助的,按照举报内容对案件查处的贡献度适当给予奖励,但最高不超过按照第二档标准计算的奖励金额的二分之一。 举报查实重大走私贩私案件,所得奖励金额与举报人贡献度明显不匹配的,或者举报人有其他特别重大贡献的,经上级反走私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同意并报省反走私办备案,举报奖励可以“一案一议”,奖励金额可以不受本《办法》所规定金额的限制,但 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举报人应当自接到领取奖励通知之日起30日内领取奖金。实名举报人领取奖金一般由本人到奖励兑现部门指定地点当面领取,需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件。 实名举报人确实无法到场领取奖金的,可以委托他人代领。代领需同时持有举报人授权委托书、举报人和受托人的有效身份证件。 《办法》还明确,各级反走私办和执法部门应当依法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严格保密举报人信息。在线索传递过程中,只通报举报内容,不得事先泄露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举报人故意捏造事实诬告他人,或者弄虚作假骗取奖金,依法承担责任。
LAMHOO 2020-12-21